新闻中心News
beat365官网台胞大陆创业记:美食搭起两岸桥
展厅内,还原台湾小吃与沙县小吃的3D打印造型模型,讲述着两岸美食文化背后的故事; 台湾美食培训中心里各类厨具一应俱全,将为台湾小吃感兴趣的两岸小吃从业人员提供系统培训; 近日,beat365官网记者在位于沙县小吃文化城三期看到,海峡两岸美食融合共创基地(下称“共创基地”)已初具规模。 正值第二十八届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暨第二届海峡两岸美食嘉年华在沙县举办,700余名台胞共聚沙县。作为共创基地负责人,台胞刘金城这段时间忙得脚不沾地。 “像台湾阳春面和沙县小吃的拌面两者产生背景就很相似,都是在两岸经济大发展时受到群众欢迎的,我们想挖掘出更多两岸小吃背后的故事。”刘金城介绍,目前他正尝试将沙县拌面和台湾阳春面相结合,开发兼具口感和酱料口味的速食产品,“利用共创基地,融合台湾饮食的口味和技艺,目前我们已经开发了茶叶、速食品等一系列产品,再推向市场。” 今年是刘金城来到大陆的第17年,回忆起与沙县的初次邂逅,他依然历历在目。“2007年,当时经朋友介绍,因为沙县纬度和南投县差不多,就想来这边做一个‘碳交易’项目,没曾想,一待就待到了现在。”刘金城说。 然而进展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由于种种原因,项目被迫叫停。“沙县有很多人外出做小吃,当时我就流转了200多亩地来做茶花杂交。”刘金城将台湾的设施农业和技术引进种植基地,开始了自己的种花之旅。“通过嫁接、扦插、人工授粉等方式,研究出了杂交茶花700多种,基地成了很多人的打卡地。”刘金城笑道。 茶花越种越多,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他索性投资了400万元,在三明生态新城湿地公园内建成占地80亩的茶花小镇,种植了450多种、4000多株茶花,免费提供给市民游客欣赏。每到花开时节,游客纷至沓来,成为了公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14年,由他打造的金兴台湾美食城落户沙县小吃文化文化城三期,30多名来自台湾的小吃业主入驻经营。“当时汇聚了台湾牛肉面、大肠套小肠等上百种台湾小吃。”刘金城回忆说,看到正宗的台湾美食深受大陆乡亲们的喜爱,自己的心里也特别高兴。 2023年底,沙县士林观光夜市·沙县美食街正式开街,台湾臭豆腐、台卤侠、轰炸大鱿鱼.....20多个摊点汇集了来自台湾和各地的小吃美食,每当夜幕降临,这里就成为吃货们寻找美食的“宝地”。 士林夜市作为台湾知名的夜市品牌,要得到官方授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去年11月,临近美食街开街,但士林夜市的官方授权还未取得。为此,刘金城多次往返台北和沙县两地,发挥自身在台湾的人脉优势进行多方沟通协调,最终在开街前成功拿下授权。 在刘金城的影响下,2020年,他儿子刘骅毅也来沙县,也开始了台二代的追梦之旅。 对餐饮行业情有独钟的刘骅毅一来沙县就被这里悠久的小吃文化和良好的食品产业基础所吸引,beat365官网在父亲的大力支持下,创立了一脉食品(三明)有限公司,主营两岸食品融合研发和生产。 “沙县的营商环境非常好,公司创立初期所有审批程序都有专人帮忙。”刘骅毅笑着说。 “公司名字取‘一脉相承’的意思,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两者密不可分。”如今,父子俩已经把大部分重心转移到这家新兴的企业上来。“研发还是最关键的,借助我们的优势努力把台湾小吃和沙县小吃更好地融合起来,这个市场一定是很大的。”刘金城信心满满地说。 来到沙县17年,本来计划39岁就退休的刘金城,没想到在这片热土,一直动力满满工作到现在。如今找到新方向的他坦言:“还想要继续干下去。” 在清流,台胞简文通将一片荒山打造由台商投资的单体面积达2000多亩的全国最大台湾樱花观赏基地;在大田,“台二代”彭安源带来台茶品质与制茶工艺,打造“江山美人”“梦园”等台资茶叶品牌;另外,多个台湾团队参与三明闽台乡建乡创合作,培育泰宁际溪村、三元岩前村和小蕉村、沙县俞邦村等一批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示范村。 随着明台产业合作不断深化,台资投资领域已逐步拓展至冶金铸造、氟化工、工业地产、食品加工、文旅融合、现代农业等多个产业共台资企业21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