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河北青龙:全链思维激活“振兴密码”beat365网址
燕山深处、青龙河畔,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杂粮食品产业园建设工地上,运输车辆来往穿梭,塔吊巨臂高擎,产业兴农着墨正酣。 从深山菌菇的智能化孕育,到板栗和杂粮主食的跨境畅销;从光伏电站的并网冲刺,到中药材加工的科技赋能……最是争春脚步疾,50万青龙人正在用全链思维激活“乡村振兴密码”,开启“赶超跨越”新征程。 双合盛生态农产品公司全自动生产线上,杂粮和青龙板栗正在演绎奇妙的“72变”:小豆包、栗丁窝头、冰冰栗等百余款产品源源不断“流出”,装箱发往全国各地。 “过去我们只是初级加工厂,如今已形成杂粮基地、精深加工、仓储、电商销售全链条。”公司总经理张全利手捧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证书,感慨由衷。 双合盛的发展脉络,是青龙农业特色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升级的缩影。 “八山一水一分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让青龙出产的板栗、中药材、食用菌等农产品品质出众,畅销国内外市场。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作为传统农业大县,青龙必须走出一条‘龙头企业带动,电商物流品牌赋能,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县委书记李耀滨说。 前端夯基、中端提质、末端增效……按照县委、县政府规划的蓝图,青龙人集中发力,展开了农业产业链式攻坚战。 在明长城脚下的肖营子镇,一座现代化香菇产业园格外显眼。beat365登录智能化菌棒生产车间里,机械臂正将精准配比的木屑、麦麸压制成菌棒,物联网系统实时追踪培养室内的温湿度变化。“培养车间配有自动控温控风系统,能够为菌棒里的菌丝提供适合的生长环境,菌棒出菇率和优质率都有了可靠保障。”企业常务副总经理丁佳伟介绍,这座北方最大的智能化菌棒厂,年产能突破1500万棒,不仅为本地菇农提供“零风险”菌棒,而且菌棒到达菇农手中,只需7天即可出菇。 “这个产业园是政府投资,企业租赁,目的就是筑牢香菇产业的前端基础,为食用菌产品深加工筑牢根基。”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贾国中介绍。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食用菌5500万棒,年产值突破3亿元,带动1.2万农户就业增收,真正让小蘑菇成为了农民的致富伞。 每年,青龙肉鸡饲养规模4600万只、出栏生猪48.8万头、羊饲养量60万只,畜禽产值26亿元。如何进一步激发产业活力?中端实施提质工程是关键。省级物流园区内的中红三融农牧有限公司占地230亩,是集种鸡饲养、雏鸡孵化、饲料生产、肉鸡养殖、肉鸡屠宰、熟食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年可加工肉鸡3000万只,实现产值16亿元。今年伊始,青龙启动中红三融肉鸡屠宰加工二期项目,成立项目专班,点对点对接,逐一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目前,项目正如火如荼地顺利进行中。 在产业末端,青龙同步推进电商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拓展增值空间。近年来,该县以“三级书记”抓电商为牵引,构建“两仓三中心”现代物流体系,已建成都源湖电商物流产业园,实现产地仓、共配仓高效运营。通过整合圆通、申通、韵达等快递资源,创新“邮快合作”模式,形成县东、县西双组网邮路,实现396个行政村便民服务站全覆盖,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全面贯通。2024年网络零售额突破26亿元,连续4年增速15%以上。 三端发力,带来整体变局。青龙实现了从“单点突破”到“矩阵崛起”的跨越,全链思维不断转化为有形的成果。目前,青龙发布“满意青龙”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1个,“青龙板栗”“青龙苹果”“青龙绒山羊”“青龙北苍术”“青龙小米”单品品牌5个,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使用企业71家。实施百峰板栗冷储加工、在旗杂粮熟粉主食、六青菌业等产业项目48个。2024年,全县五大特色农业产业产值达106.8亿元。 “地基施工进度还得加快,结合昨晚研究的问题,咱们把进度表再做下调整。”凉水河乡“项目管家”黄继锋工作第一站就是清泰公司冷水鱼项目基地。 “过去企业跑断腿,现在干部‘钉’在工地解难题。”企业负责人洪玉柱笑着说。 “我们要以‘将心比心’的态度、‘马上就办’的速度、‘办就办好’的力度,把服务企业工作做实做细,让企业感到温暖、贴心,为推进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县长张义金对全县的营商环境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今年以来,青龙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动制度性改革,将“营商软环境”锻造成“发展硬支撑”,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 推出“拿地即开工”服务。利用土地挂牌前及公示时间,采取容缺受理设计方案、审批环节前置的方式进行预审查,届时企业一下可拿4个证,项目开工周期缩短50%。 推出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县数政局组建260人流动服务队,将审批窗口搬到田间地头、企业现场。今年以来,已为35个建设项目提供全流程代办服务,完成35次“送证到手”服务。 推出“互联网+税务”服务。全县211项涉税业务实现全程网办,企业平均办税时长压缩至8分钟以内,并且依托大数据分析,将税收优惠政策自动匹配至企业,变“被动申请”为“主动推送”。 营商环境的优化激活招商磁场。青龙整合各方资源,全力招商引资,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清单式管理,持续做好“央企入秦”工作,吸引更多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户。 推进科技创新落地,必须精准定位切入口。青龙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契机,充分利用其与北京、天津在产业、贸易等方面的合作优势,深入挖掘垂直领域应用场景,让科技创新重塑青龙传统农业基因,实现从“靠天吃饭”到“向新要质”。 百峰贸易有限公司板栗深加工车间里,12台自动灌装机正在进行小包装食品的抽真空、充氮气。 “经过高温蒸气杀菌后,这些小袋板栗能保存18个月。”公司负责人韩云庭介绍,为提升产品附加值,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通过引进自动化生产线,产量提高了,质量也更有保障。 像百峰贸易有限公司一样,同盛医药有限公司坚持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为取代传统露天育苗,选派研发人员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学习中药材组培育苗技术,在省内成功实现首例苍术野生变人工种植技术。 据公司董事长程立志介绍,他们还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加快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研发进程,育苗车间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命名为“河北省道地药材工厂化育苗基地”。 而双合盛生产的杂粮主食,也安装了“智慧眼睛”,用科技大脑保证产品质量。“我们为确保产品在长时间长距离运输中仍具有新鲜品质,实施全过程冷链运输,严格控制运输温度,并通过温度仪实时监控产品温度,全面掌握产品的运输状态。”副总经理张明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