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淳化beat365网址的“力道”
每年夏收之后到冬麦播种间的3个多月里,是渭北旱塬的“空窗期”,也是雨水最为丰沛、光照最为充裕的季节。 谁来填补这个庄稼最为适生的季节?淳化县把目光投向只有90天生长周期的荞麦,由此“抢”出一个全新产业。 十里塬村位于淳化县西北15公里处,原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业村,如今依靠荞麦产业发展为三产融合示范村。除了荞麦种植,“塬上三荞”也渐渐广为人知,它是拉动一个产业链的三个抓手,也是振兴乡村的三驾马车。 “塬上三荞”指“荞花郎”“荞乡遇”“荞花里”三个企业品牌,它们分别聚焦荞面饸饹工业化生产、荞面饸饹餐饮实体店、乡村旅游等方向。 以十里塬为核心区辐射全县,荞麦产业从无到有,2023年产业全链总产值突破6亿元。 就粮食作物来说,小麦和玉米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经济作物方面,苹果产业辉煌多年。 近些年随着市场变化,果农一直在寻找更多的增收渠道,淳化相关部门也在思索出路。 刘天龙是淳化县荞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过去长期服务于县农业农村局和供销联社,一个关于产业培育的灵感就在那里诞生。 淳化荞面饸饹是县供销联社负责培育的品牌,它被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制作技艺也被列入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最大的特点还有悠久的历史。相传公元前96年,汉武帝刘彻携钩弋夫人赵婕妤出巡,行至甘泉宫,被淳化荞面饸饹吸引并赐御宴,这个面食由此声名远播,传承2000多年。 到了现代,淳化荞面饸饹依然是本地人心尖尖上的美食。“荞面饸饹浇羊汤,油泼辣子分外香。”“荞麦黑是黑,轧成饸饹能待客。”这些口口相传的俗语,道出荞面饸饹在淳化人心中的地位。 放眼全国,一方美食发展为产业的不在少数,兰州拉面、柳州螺蛳粉、沙县小吃……积累出不少成功经验。 “试一试未尝不可!”刘天龙进行了一次深度调研,调研方向围绕着荞麦种植、荞面饸饹餐饮店,以及市场对荞麦的接受情况展开。 在淳化人记忆里,荞麦种植并不广泛,农业生产责任制包产到户以后,村民多种植产量更高的小麦,餐桌上也以白米细面等精粮为主。到2022年以前,全县的荞麦种植面积不足万亩,“说是不足万亩,实际可能只有一两千亩左右。” 荞麦优点与缺点并存,虽然产量不高,却不与粮食不抢耕地,且生产周期较短,可在每年麦收之后、下次播种之前,作为倒茬作物种植,3个月左右便能收获归仓,这成为推广荞麦种植的一大优势。 作为颇具特色的陕西面食,淳化荞面饸饹广受大众喜爱,开办一家面店市场需求稳定、创业门槛较低、经营模式灵活,头脑灵活、眼界开阔的年轻人可成为潜在的开店人群。 “我们算过一笔账,外出务工月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人,对开店都有吸引力,只要用心经营,能获得稳定收入。”刘天龙说,在研究过荞麦的特性后,他们更加坚定了要发展这一产业的决心。 荞麦是名副其实的药食同源作物,含有较少的热量和糖分,同时富含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加饱腹感,避免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成为很多人的健康选择。 认识到这一点,淳化在2022年将荞麦定为县域首位产业,并确定了以荞面饸饹餐饮作为产业龙头带动种植、加工、销售,进而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 “总的目的就一个——促进村民增收。”刘天龙说,淳化出台多个奖补措施鼓励村民种植荞麦,每亩补贴300元、免费发放种子、补贴机耕费……使得全县荞麦种植迅速突破4万多亩。 为了规范餐饮发展,淳化设计出统一的公用品牌形象。用历史人物代言,体现了荞面饸饹的文化内涵,以红色为主色调,代表了红香的辣椒汤头,再配以“好在荞麦特在汤,一天不吃胃就想”的广告语,将美味健康体现得淋漓尽致。 有了这个统一形象,淳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千店“焕”新行动,凡是达到标准的荞面饸饹店,可以使用统一的门头和店内文化装饰。无论是老店升级改造还是开办新的荞面饸饹店,都可得到不同程度的补贴。 2022年以来,淳化荞面饸饹餐饮店发展到1300多家,创业人员上升至5500多人,依靠一碗面生活的人越来越多。 而在全县范围内,十里塬镇十里塬村成为这一产业布局的核心区,二产、三产的迅速兴起,对延伸产业链起到关键作用。 如果说前两届处于热身阶段,关注推广种植、千店“焕”新等自我提升,那么第三届则将淳化荞面饸饹推向全国、甚至走向国际市场。 2024年7月,第三届淳化荞面饸饹文化旅游节开幕,此次活动汇聚了众多行业精英,beat365登录不少人从外地赶回来一睹盛况。 热闹之余,多家企业都表达了合作意向。旅游节结束后,余热久久不散,内蒙古派出考察团来学习;21国网络博主的组团观摩更是让淳化喜出望外。 “尝尝我们家的饸饹面吧,看看咋样?”“这个面虽然看起来辣,但吃起来很香,我一下就‘炫’了两碗。”看到游客吃得满足,罗兆彪笑了,赶紧趁热打铁作宣介,“我们是在工厂里生产的面条和汤头,您可以带一些回家煮着吃。” 罗兆彪在极力宣传自己的“荞花郎”饸饹面,正是在这次旅游节上,他宣告要以工业化产品挑战堂食。在他的展位上,看不到饸饹床子,看不到有人现场和面熬汤,只有一个锅用来煮面。 挑战结果给了罗兆彪大大的惊喜,许多游客表示,“完全和现做的饸饹一样,吃不出区别。”夸赞之余,更是选了不少产品。 如此一来,相比大多数只是支摊卖面的店家来说,罗兆彪获得了70%的现场转化率,成为全场“销冠”,“很多人都止步于当天卖面,而我们做到了让饸饹面走出面馆,去到更多人的餐桌上。” 罗兆彪出生于十里塬镇,初中毕业后他背着饸饹床子到西安创业,没想到梦想在11天后破灭。此后的20年间,他跑业务、搞电商、做品牌运营,走遍全国。 2022年年初,一次偶然返乡,罗兆彪注意到了正在起根发苗的荞麦产业,他花了点心思了解,敏锐地发觉这个产业极具前景。在外长期做着品牌营销相关工作,积累的经验或可成为创业资本。于是,3月立项,9月投产,“荞花郎”品牌横空出世。 在很多人认知里,荞面饸饹中荞面的含量越高越好,实则不然,其含量越高面条越不易成型,无法做到既形长又劲道。因此,除了研究面粉配比,科技助力也能锦上添花。 “家里和的面有时压出来的饸饹是絮絮子,我们用的是真空和面机,相比普通和面机和手工和面来说,它制作出的面条更劲道、耐煮、爽滑。”罗兆彪说。 为了追赶堂食标准,罗兆彪排除了做干挂面的常见形式,跑遍全国半干面条加工厂,最终融合了日本味千拉面的保鲜技术,拒绝所有防腐剂,生产出非真空包装的半干荞面饸饹。 汤头被称为淳化饸饹的灵魂,无论是辣椒选择还是熬制时间都十分讲究,总之,红而不辣、油而不腻是人们公认的标准。在工厂里生产汤头,不会偷懒的机器能保证口味的统一。 一包半干面条加上若干精心制作的汤头料包,组成一盒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荞花郎”淳化荞面饸饹。到目前为止,罗兆彪已经对这个产品进行了7次技术升级,“我们希望用工艺提升品质,让淳化人可以把家乡的味道寄出去。” 2024年7月,罗兆彪推出一款荞麦魔芋面,荞麦的低糖低脂加上魔芋的无淀粉,想要展现的正是健康理念。这款产品对准城市健身达人,刚上线万多个订单接踵而来。 在罗兆彪的工厂内,机器连续工作12个小时,可以生产1万份荞面饸饹。正是这条生产线多个村民在此务工。企业还与全镇22个村集体签订荞麦收购协议,保证村民收入的同时,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在淳化第三届荞面饸饹文化旅游节上,还有一个“显眼包”很是吸睛。这是一辆流动餐车,老板在车上轧饸饹煮面,看起来十分新潮。 参加此次活动之前,这辆餐车已多次出现在西安街头、甘肃庆阳香包节上,还在天水与麻辣烫一较高下过。 老板名叫王鹏斌,这是他突发奇想的创意——带着饸饹去旅行。要宣传淳化荞面饸饹,就得去到人多的地方,为了实现这个计划,他特地到湖北跑了两趟,扎到工厂里将图纸上的餐车变成实体。 王鹏斌是十里塬镇王家村人,主营饸饹面店,拥有直营店、加盟店等多种形式的店铺40多家,遍布省内外。 按他的说法,自己就是个生意人,怎么都没想过,有一天这个生意能上升到家乡产业发展的高度,“什么是乡村振兴,什么是三产融合,过去一概不知道,现在却参与其中了。” 小时候总是帮家里叫卖农产品,王鹏斌的梦想是自己当老板。长大后,他做过网络运营、餐饮品牌营销,还在社交平台吸粉20万,成为日后创业的基础。 2016年,beat365登录为了改变父母起早贪黑务苹果却很难赚钱的现状,王鹏斌在网络上发起一项果树认领活动,在认领和收获两个节点,组织三四百人浩浩荡荡来到十里塬,体验当农民的感觉。 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王鹏斌拿出农村最高的招待标准——上饸饹面,“以前觉得饸饹只有淳化人爱吃,可没想到大伙都端着碗排队等饭,压饸饹的村民既着急又兴奋。” 经过几年经验积累,2019年5月,属于自己的第一家淳化饸饹店开业,取名“荞乡遇”,意思是这里的人们因为一碗饸饹而相遇。 开店起初,王鹏斌就做好规划,按快餐连锁店的目标打造。如此一来,标准化就成了基本要求。熬制汤头温度达到多少口感最好,一包辣子配多少汤浓度最好……这些都经过大量数据积累才得以总结。 虽然困难重重,但都被王鹏斌一一克服。到2021年时,在西安及其周边,已经有15家“荞乡遇”直营店和加盟店。门店已然无法满足生产需要,他又顺势办起工厂,店里所需要的原材料、半成品食材都在工厂加工。 为了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口味顾客的需求,王鹏斌还在不断研发新产品,菌菇鸡汤饸饹面、干拌饸饹面,甚至还有荞面肉夹馍等小吃。 与此同时,淳化正在大力发展这一产业,王鹏斌大喜过望,他积极支持千店“焕”新行动,踊跃参加荞面饸饹制作技艺大赛,甚至还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将“荞乡遇”的总店开在十里塬。 “选址时我一眼就看中这个十字路口,当天就把定金交了,今年五一开业,面店食客爆满。”王鹏斌说,淳化正在十里塬规划建设食品工业园区,就在自己总店对面,他将把工厂搬到那里,方便食材配送。 什么是乡村振兴和三产融合?如今再问王鹏斌这个问题,他的理解就显得更实际,“荞乡遇”吸引200多个淳化人一起就业创业,店里所需要的原材料都从淳化供应配送出去,带动种植加工多个领域共同发展。 “我在饸饹节上看到人山人海,一时间热泪盈眶,这是个有潜力的产业。”王鹏斌说,他还响应县里的号召,在所有门店摆放“荞花郎”等多个品牌的荞麦产品,实现“一店两用”。 来到十里塬,吃完饸饹面,再到“荞花里”逛逛,便能满足人们对美丽乡村的体验。 第一次来到十里塬,安婷觉得空气都变得香甜了,站在楼顶眺望,她被眼前开阔平坦的塬面、扑面而来的草木清香吸引。她想象着,如果这里能有一片花海和一个咖啡馆,那便能解了无数城市人的乡愁。 安婷是十里塬招引的客商,考察的当天,她基本决定要来这里搞乡村旅游。脚下的土地和她所站的那栋楼,是建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苹果园艺站,因带动不少周边村民种植苹果而红极一时。后来由于产业更迭,地里种上玉米,楼房荒废了20多年。 眼看荞麦产业一天天成型,十里塬镇便想着盘活这片区域,让涉及的6个村集体都跟着受益。与安婷的合作十分顺利,她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很有想法,首先是将旅游综合体命名为“荞花里”,其次是设计出能满足游客两日游的业态,民宿、餐饮、咖啡馆、滑雪场、采摘园等应有尽有。当然,还有不少契合荞麦产业的主题元素,荞麦花海、饸饹床子装饰、荞麦咖啡等,可谓特色鲜明。 在十里塬,吃“荞乡遇”,逛“荞花里”,走时带“荞花郎”,“三荞”的联动支撑起振兴乡村的产业。